【我和我的导师】声、形、情、表——导师与我
发布时间:2021-10-04 浏览次数:0次
上半年,学校研究生党委工作部、研究生院举办了“我和我的导师:科研的故事”主题征文活动。北单足球积极组织,共收集报送征文72篇。经过初评、查重、复评,在全校1094份征文中,有4位同学获奖。其中,2020级研究生陈雪瑶获得一等奖,2019级研究生曾广乐、2020级冯圆和2020级刘思雨三名同学获得二等奖,北单足球官网app获得“优秀组织奖”,展示了北单足球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。现对四位获奖同学的作品原文予以发布,以饲读者。
“演唱三拍子作品时,律动感是这样的……”“站在舞台上,你是一名主持人,而不是简单的报幕员,你需要……”“歌剧人物的塑造不单单是演唱和台词……”脑海中不时浮现开学至今与王丽娜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。
由于我在本科学习时对声音的理解不准确,发声不规范,因此在声乐演唱方面,我存在许多问题。自从跟随导师王丽娜教授学习之后,老师从我的发声练习的制定以及在歌曲作品的选择上,设计出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,使我受益匪浅。譬如老师课上带我练习“lelalelalela”,这是为了锻炼舌头的灵活度,以解决我舌根和下巴用力的毛病;练习“balibalibali”,则是为了将我的声音送出去,原来我的声音总是因为口腔各个器官运用的拙劲,导致声音向后扣出不来,老师的这条练习让我记住了歌唱时要“没有下巴”,使下巴彻底放松;练习“yuyayuyayu”更是让我的声音与气息更好的结合,喉部放松打开。
在作品的风格表达、音乐处理等方面,老师在课上生动、准确的示范使我更容易接受与领悟。老师为我讲解演唱与表达作曲家的作品,告诉我不仅要尊重和保持曲作者的创作风格,更需要演唱者的二度创作。这就要求我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、加入旋律的润腔以及音乐的处理和表达等方法,从而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,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。老师还告诉我在舞台上不仅要有二度创作的演唱,还需要有设计的运用五官和形体的表演……
很荣幸,老师安排我在四位师姐的音乐会上担任主持人的角色。“无知者无畏”,一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所谓主持就是念好主持词。可通过在舞台上几次拉练之后,我发觉主持人也是音乐会的一部分,并不是只有歌者才是唯一。王老师教会我上场、下场和歌者、钢琴伴奏以及内容衔接等各个礼仪细节,举手投足间都要做一位合格且优雅大方的主持人。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给四位师姐的独唱音乐会担任主使我快速成长,老师的教诲也使我对舞台更加敬畏。
在我的大课歌剧艺术表演课程中,导师也担任起全体同学的老师,每节课老师都会尽心尽责为大家排演每一部歌剧。老师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质来为大家选择合适的角色。当老师了解到我有一定的舞蹈功底后,为我特意安排了外国歌剧《魔笛》中帕帕吉娜一角,这个角色在表演时需要边唱边跳,动作幅度又非常大,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。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既要用德语演唱,还要做到神情与动作的协调,几乎整幕都是在边唱边跳中进行,开始时我怎么也做不好,有些灰心。王老师对我耐心指导,亲自示范,使我读懂了帕帕吉娜这个角色生动活泼的特性,为我理解和表演这个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我是幸运的,因为我拥有对我最认真最负责的导师;同时我也是幸福的,因为导师给我提供了许多站在舞台上锻炼的机会,在艺术实践中充分展示自我;老师还教导我要注重理论的学习与总结,博览群书,增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,多思考、多动笔。我相信现在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我日后站在舞台上的经验与力量。心怀对导师的感恩并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!
冯圆
北单足球官网app2020级研究生